什么是化糞池及化糞池結構?
化糞池就是流經池子的污水與沉淀污泥直接接觸,有機固體藉厭氧細菌作用分解的一種沉淀池。
最初化糞池作為一種避免管道發(fā)生堵塞而設置的截糞設施,在截留、沉淀污水中的大顆粒雜質、防止污水管道堵塞、減小管道埋深、保護環(huán)境上起著積極作用。在我國,化糞池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配套生活設施,幾乎每一個建筑物都設有相應的化糞池設施。
磚混化糞池由于設計、施工、使用、管理等方面的諸多問題,致使95%以上的化糞池使用1-2年后開始嚴重滲漏,由于不被人重視,化糞池滲漏問題嚴重污染了地下飲用水源和城市地下供水管道,更為嚴重者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傾斜。另外,傳統(tǒng)磚混化糞池由于缺乏技術含量,處理水質差,排出污水嚴重超標,大大增加了污水處理廠的工作負荷,在無市政管網的少數(shù)地區(qū)將傳統(tǒng)化糞池處理后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湖,給周邊河湖水環(huán)境帶來嚴重破壞。傳統(tǒng)化糞池由于技術含量低,腐化功能差,清掏周期短,如果日常維護管理不到位,還會出現(xiàn)沼氣中毒、爆炸等不安全隱患。
三格化糞池廁所的結構原理
三格化糞池由相聯(lián)的三個池子組成,中間由過糞管聯(lián)通,主要是利用厭氧發(fā)酵、中層過糞和寄生蟲卵比重大于一般混合液比重而易于沉淀的原理,糞便在池內經過30天以上的發(fā)酵分解,中層糞液依次由1池流至3池,以達到沉淀或殺滅糞便中寄生蟲卵和腸道致病菌的目的,第3池糞液成為優(yōu)質化肥。
新鮮糞便由進糞口進入第一池,池內糞便開始發(fā)酵分解、因比重不同糞液可自然分為三層,上層為糊狀糞皮,下層為塊狀或顆狀糞渣,中層為比較澄清的糞液。在上層糞皮和下層糞渣中含細菌和寄生蟲卵最多,中層含蟲卵最少,初步發(fā)酵的中層糞液經過糞管溢流至第二池,而將大部分未經充分發(fā)酵的糞皮和糞渣阻留在第一池內繼續(xù)發(fā)酵。流入第二他的糞液進一步發(fā)酵分解,蟲卵繼續(xù)下沉,病原體逐漸死亡,糞液得到進一步無害化,產生的糞皮和糞厚度比第一池顯著減少。流人第三他的糞液一般已經腐熟,其中病菌和寄生蟲卵已基本殺滅。第三池功能主要起儲存已基本無害化的糞液作用。
三格化糞池廁所的地下部分結構由便器、進糞管、過糞管、三格化糞池、蓋板五部分組成。便器:由工廠加工生產或白行預制,便器采用直通式,與進糞管聯(lián)接,也可使用水封式便器,不再安裝近糞管。
進糞管:塑料、鑄鐵、水泥管均可,內壁光滑、防止結糞、內徑為10cm,長度為30-50cm.過糞管:以塑料管為好,直徑為10-15cm,1-2池間的過糞管長約70-75cm,2-3池間的過糞管長約50一55Cm.三格池:用磚砌水泥粉壁面或水泥現(xiàn)澆,預制均可,以“目”字形為主要類型,若受地形限制,“品”字形、“丁”個型擺都也可。容積達到貯糞2個月為宜。三格池有效深度應不少于1cm,1至3格容積比例一般為2:1:3.蓋板:可自行預制,要做到既密閉,又便于清渣和取糞.